撰寫部落格流程
選擇題材 -> 蒐集資料 -> 段落大綱 -> 文章段落 -> 檢查編輯 ->分享出去
選擇題材
- 從自己學程式的過程出發找靈感
- 介紹自己的作品
- 分享自己喜歡的的連結和學習資源,觀念筆記
- 閱讀心得、參加活動和演講的心得
- 實作教學
- 在學習過程中記下自己容易混淆的觀念。以解釋觀念為主,程式碼為舉例和輔助說明,實作的部分較少。
- 部落格的題材除了從自己學程式的過程出發,也可以瀏覽 Quora、Stack Overflow 等問答區,從他人的提問中找靈感。
蒐集資料 、腦力激盪
- 這個階段,你蒐集資料的目的只是「腦力激盪」、並幫助你列出文章大綱,而不是要寫出完整的文章。因此,一開始不要找一大堆資料、開一堆視窗,讓自己的思緒混亂又挫折,反而迷失方向。
列出段落大綱
- 寫段落大綱不難,只需要把剛剛找資料時紀錄的重點,以自己的邏輯排序,並刪除不必要的部分。一開始的段落大綱不用很詳細,只需用簡短的句子和關鍵字,幫助自己整理這篇文章的架構。
- 每個大段落中再用簡單的關鍵字,紀錄該段落會包含的內容。
- 擬定了文章的大概架構後,接下來開始做更細部的規劃。
- 規劃段落大綱要到多詳細?這沒有一定的答案,以自己方便為主。但可以肯定的是,規劃得越清楚,之後寫文章一定會越輕鬆。段落大綱就是給自己的備忘錄,規劃大綱的過程中可以同時搜尋資料,把外部資料連結放在某段落的下面,讓自己寫到那個段落時不用再重新查一遍,節省時間。
撰寫文章段落
- 擬定大綱後,接下來開始撰寫文章段落。大原則是:最有把握的內容先寫、文章開頭與結尾可以最後寫。
- 寫技術部落格時,寫到一半會卡住通常就兩個原因:一、觀念不清楚;二、不知道要寫什麼。如果觀念不清楚,就針對自己混淆的地方,閱讀更多資料找出答案。如果不知道要寫什麼,就回過頭將段落大綱規劃得更詳細,重新調整文章邏輯。
- 對於教學文或技術分享而言,建議一篇文章的開頭就要寫明這篇文章的「目的和主旨」,讓讀者一開始就知道讀這篇文章可以得到什麼收穫。文章的結尾,可以簡單總結本篇文章的重點,幫助讀者再次複習,並邀請讀者留言提問和指教。
檢查、編輯
- 寫完文章一定要仔細檢查,檢查錯字、贅字、專有名詞大小寫,並把句子修得更通順。
分享出去
- 發佈之後,除了在自己的臉書分享,也可以分享在和文章主題相關的開發者社群中(例如:想讓更多人點閱你的文章,除了把連結分享在社群網站上,也別忘了加上一小段文案,介紹這篇文章的重點,吸引對這個主題有興趣的讀者,並且有禮貌地懇請大家提供回饋。)
//個人文章規劃
主標題 <h2>
目錄 引用
1 <h4>
1.1 <h6>
. <h6>
a. <h6>
結論: <h4>
參考資料: <h4>
線上資源: <h4>
.描述 粗體
.語法 粗體
.規則 粗體
.注意 粗體
.例子 粗體
.補充說明 引用
.分類 表格
.結語 斜體
維基百科wiki <h4>
線上文獻 <h4>
參考資料:
技術寫作六步驟 讓工程師撰寫流暢的技術部落格